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?揭秘千年灯会起源

元宵节赏灯习俗的起源

元宵节赏灯始于什么时期?这个难题要从汉代说起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一个,元宵节的赏灯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。古代称正月十五为”上元”,由于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”夜”又称”宵”,因此这一天被称为”元宵”。而最吸引人的张灯习俗,则让这一天有了”灯节”的美称。

汉代虽然已经有上元张灯的记载,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唐代。唐玄宗时期,元宵观灯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事。最初只在正月十五一天,后来放宽到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,成为民族法定假期,各官署都停止办公,让百姓尽情赏灯。

宋代:元宵赏灯的黄金时代

说到元宵节赏灯的鼎盛时期,非宋朝莫属。宋代将上元节庆时刻由三夜延长到五夜,《燕翼诒谋录》记载:”太祖乾德五年(967年)……诏令开封府更放十七、十八两夜灯,后遂为例。”由此可见从正月十四到十八,整整五天都是赏灯的好时光!

宋代元宵灯会的盛况令人叹为观止。《宋史》记载:”上元前后各一日,城中张灯,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,起露台,教坊陈百戏。”开封府从冬至就开始在大内前搭建山棚。到了元宵夜,御街两侧走廊上满是奇术异能表演,歌舞百戏应有尽有。灯山上的彩灯点亮后金光灿烂,锦花绣结与灯光相映成趣。

宋代元宵灯会的精妙看点

宋代元宵灯会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特色?最著名的当属大型鳌山灯组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》记载了其庞大规模:灯高16丈,宽365步,中间两条鳌柱长24丈,金龙缠柱。中间牌匾上书”宣和彩山与民同乐”。皇帝车驾出行时,200对红纱贴金灯笼开路,元宵节还增加琉璃玉柱掌扇灯。

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”诸坊巷、马行,诸香药铺席、茶坊酒肆,灯烛各出新奇。”莲花王家香铺的灯火最为出众,僧道做道场、打花钹、弄椎鼓,引得游人驻足观看。每处城门都设公家乐棚,”万街千巷,尽皆繁荣浩闹。”

南宋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盛况:”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这首词至今仍是我们想象宋代元宵灯会的重要依据。

灯谜与民间点灯习俗

宋代元宵节还有哪些有趣的传统?灯谜活动就是其中其中一个。灯谜最早由谜语进步而来,王安石、苏东坡等文人都善于制谜。北宋开封城,大众在纱灯上书谜语供人猜射,射中有礼相赠,从此诞生”灯谜”这一独特文化形式。

民间还有点灯盏的习俗,俗称”送灯盏”。十四日夜开始点燃称”试灯”,十五日夜为”正灯”,将灯盏放在院内各处,象征家家”有(油)”。有趣的是,宋代还有”偷灯盏”的习俗,认为偷得灯盏能带来好运,尤其是生男孩的吉兆。

元宵节赏灯始于汉代,兴盛于唐宋,特别是宋代将这一传统推向高峰。从皇家鳌山灯组到民间灯盏,从灯谜游戏到歌舞百戏,宋人把元宵节过成了全民狂欢的盛典。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,很多至今仍在延续,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每当元宵佳节,张灯结彩的场景总会让人想起那句”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的千古绝唱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