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”阳春白雪”的由来与含义
阳春白雪真的是形容音乐的成语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这个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《对楚王问》,原文中写道:”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》《巴人》,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……其为《阳春》《白雪》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。”这里的《阳春》和《白雪》都是古代高雅乐曲的名称,后来大众就用”阳春白雪”来形容那些高雅、深奥、不为大众所普遍领会的文艺作品。
有趣的是,小编认为‘中国好声音’里面,导师李健被观众称为”音乐诗人”,很多人都推测他会更偏爱”阳春白雪”这类高雅音乐风格。但李健本人却表示自己并没有这种”门第之见”,他认为”流行音乐没有门第之见,更没有必要门第之争”。这种开放包容的音乐态度,或许正是他能够用成语生动表达音乐理念的缘故。
成语怎样形容音乐之美
为什么成语能够如此贴切地形容音乐?李健在采访中给出了精妙的解释:”成语就像音乐编曲中的和弦,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和弦架构一首歌曲,让原本普通的一些乐句通过和弦的不同变换赋予旋律以独特的色彩。”确实,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能够准确捕捉音乐的特质。
除了”阳春白雪”,汉语中还有许多形容音乐的成语。”高山流水”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;”余音绕梁”形容歌声优美动听,余音不绝;”黄钟大吕”则指正大庄严的音乐。这些成语都以其独特的意象,为我们勾勒出音乐的不同面貌。正如李健在节目中所说,使用成语”既能够准确表达意思,又能够让人感到生动有趣”。
音乐审美没有高低贵贱
虽然”阳春白雪”常被用来形容高雅音乐,但李健小编认为‘好声音’里面的表现告诉我们:音乐审美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。他说:”流行音乐没有门第之见”,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令人钦佩。在节目中,即使面对音乐风格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摇滚歌手,李健也表示能够给予帮助:”这好像和我现在的音乐相去甚远,远到十万八千里,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懂涅槃,不欣赏、不知道。”
音乐的全球丰富多彩,既有”阳春白雪”的高雅,也有”下里巴人”的通俗。成语帮助我们领会和表达音乐的不同面向,但最终,音乐的价格在于它能否打动人心。正如李健所说,帮助新人成长是”最有魅力和最愉快的”事务。或许,这才是音乐最本质的美——超越形式的界限,直达心灵的共鸣。
回到最初的难题:”阳春白雪是形容音乐的成语吗?”答案是肯定的,但它只是众多音乐表达方式中的一种。在音乐的全球里,每个成语都像一把钥匙,为我们打开领会音乐的不同维度。而真正的音乐之美,在于它的包容与多元,在于它能够跨越成语所描绘的所有界限,触动每个人内心最诚实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