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合“什么株什么免”结构的四字词应为守株待兔(用户可能将“兔”误写作“免”)。该成语源自《韩非子·五蠹’里面的寓言故事,现多用于批判消极等待或固守经验的错误行为。
成语解析
-
释义
- 本义: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死,比喻不主动努力,妄想不劳而获。
- 引申:也指死守狭隘经验,不知变通。
-
出处
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宋人有耕者,田中有株,兔走触株,折颈而死。因释其耒而守株,冀复得兔。” -
故事核心
宋国农夫因偶然捡到撞死的兔子,放弃耕作日夜守株,最终田地荒芜却再无收获,成为笑柄。故事讽刺侥幸心理与僵化思考。
应用与扩展
-
近义词
刻舟求剑、墨守成规、坐享其成
反义词:通权达变、随机应变 -
例句
- 年轻人应主动争取机会,不可守株待兔。
- 企业进步需创新,守株待兔只会被市场淘汰。
-
当代启示
- 教育领域:强调主动进修,反对被动应试思考。
- 职场建议:鼓励积极行动,避免依赖运气或旧经验。
易混淆提示
- 字形辨析:注意“兔”(动物)与“免”(避免)的差异,正确书写为“守株待兔”。
- 相似成语:如“缘木求鱼”(技巧错误)、“胶柱鼓瑟”(固执守旧),需结合语境区分。
“守株待兔”是中国经典成语,其警示意义跨越千年,至今仍适用于批判惰性与僵化思考。正确领会和使用该成语,需结合主动进取的价格观。